图为东来顺铜锅涮肉。陈杭摄
越是简单的汤底,越考验羊肉的选材。据陈立新介绍,正宗老北京涮羊肉多选用内蒙古羊,“只选用羊上脑、大三叉、小三叉、黄瓜条与磨裆5个部位,占整羊净肉的四成左右”。
“黄瓜条”指羊后腿的大腿内侧部分,因形如两条相连的黄瓜而得名。北京民俗专家翟鸿起在《老饕说吃》中曾提到,他与老友去饭店吃涮肉时点了一盘“黄瓜条”,没想到却端上来一盘真黄瓜,翟老无奈感叹如今许多餐厅都是机器切卷,“谁还剔那肉去?更甭说黄瓜条了”。
开业于1854年的正阳楼饭庄可谓北京早年间最著名的“羊肉名家”,据清代《旧京琐记》记载,“肉市之正阳楼,以善切羊肉名。片薄如纸,无一不完整”。“后来居上”的东来顺始建于1903年,据说曾重金从正阳楼饭庄“挖”来一位刀功精湛的名厨,帮工传艺。
陈立新1971年进入东来顺做学徒,手切羊肉的功夫已有50余年。“左手控制肉片薄厚,右手握刀,横断丝,切出来的肉片纤维短,厚0.9毫米,入锅后一涮即熟,入口即化。”陈立新说,“手切羊肉还要求上下垂直,前后走直线,保证肉片薄厚均匀、排列整齐,每片长15厘米、宽3.3厘米,放在青花瓷盘上隐约可见盘底花纹。”
图为东来顺铜锅涮肉菜品。陈杭摄涮羊肉“一菜成席”,调料必不可少。以麻酱、酱油为主,韭菜花、酱豆腐为辅,虾油、料酒少许,辣椒油可自行添加,配腌好的糖蒜解腻。
羊肉吃到六分饱,辅料登场。作为涮羊肉的好搭档,冻豆腐吸满汤汁和羊肉的鲜香,大白菜烫后清香爽口、解腻增食,配上刚出炉的混着芝麻香的烧饼,舀上一小碗汩汩翻滚的羊汤,一口吞下整个冬季的温暖。
提到八岁时第一次吃涮羊肉的场景,北京市民贾先生印象深刻,“那时冬季物资不丰富,吃涮羊肉还是很奢侈的”,与亲人围坐铜锅旁,看着服务员添加了高高的烟囱,碳烧得通红,一个人就吃了三盘涮羊肉,味道鲜美至极。工作后,贾先生总是在国庆或春节期间约朋友吃一顿涮羊肉,热乎喜庆的气氛就像除夕一样。
一锅清汤涮百年。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承载情感与味觉记忆的老字号既要留住“老味道”,亦不断向年轻人靠拢。“东来顺打造全新IP形象,发布了由‘来来羊’‘铜锅爷爷’和‘糖蒜狗’组成的‘馋嘴家族’。”东来顺集团副总经理董锴介绍说,在传统火锅堂食基础上,东来顺开发了肉片、肉串、熟食、面点等预包装产品,进入商超、市场、电商平台等,让老字号产品真正走向寻常百姓家。(完)
(新春见闻)春运首日:中国多地开启“趣暖返乡”****** 中新社北京1月7日电 1月7日,2023年中国铁路春运正式拉开帷幕。中国各地车站迎来返乡客流,旅客的“归家路”不乏趣味与温暖。 当日9时15分,阳光洒落深圳北站候车室内,5名来自铁路部门的书法家,正现场书写春联赠送旅客,献上新春祝福。独创的“福兔”惟妙惟肖,成了旅客们的“抢手货”。 与此同时,在福建漳州火车站候车厅里,随处可见“春运连着你我他”红色横幅,旅客们手持“兔年吉祥”的立牌互动拍照,客运人员还将手写春联和玉兔玩偶送给游客。 在广西南宁东站列车车厢内,到处张贴着喜庆的福字,悬挂着红灯笼,处处透着“年味”。南宁局集团公司南宁客运段列车长卢其明与列车员李妍静为乘客表演了一曲民歌《只有山歌敬亲人》。 广州南站候车室大厅里,一座“流动的博物馆”吸引游客驻足。记者了解到,这是广州铁路博物馆举办的“能流动的博物馆、会说话的老物件”主题展。粤汉铁路的百年股票、新中国成立前的铁路手提信号灯、不同年代的火车票等212件珍贵藏品,首次在高铁站与旅客“零距离”见面。 除此之外,广州南站携手广州医科大学团委开展“情暖回家路防疫伴你行”公益活动,邀请10名医疗人员坐诊,为有需要的旅客进行免费义诊,并向来往的旅客宣传科普防疫防病知识和健康常识,派发铁路职工设计的“防疫四字经”文创书签,让旅客的旅途更安心。 春运期间,南宁局集团公司组织开展山歌表演、写赠春联、送壮族绣球等体验活动,让乘客在旅途中感受浓浓的节日氛围。“通过精彩的活动为每个返乡旅客送上新春祝福,希望我们真情暖心的服务可以温暖旅客的回家路。”卢其明说。 为保证市民出行安全顺畅,漳州站党支部书记郑超表示,铁路部门将精准实施“一日一图”,根据实际客流量,通过加开列车、动车组重联、普速列车加挂车厢等方式适时增加运力,以更谨慎态度全力应对春运客流变化,保证旅客在春运期间出行安全顺畅。(完) (参与作者:郭军、廖珍妹、王琪、林洁琪)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